規劃與設計學院
跨域共創-從自己周遭的場域出發

規劃設計學院【永續發展指標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課程設計

基於ESG、SDGs、USR的再思考,建立智慧校園推動校園永續

以「中國科大」為對象,利用設計創作或數位媒材等方式,敘述或解決一個問題。
建築系課程實務案例:
課程名稱 建築設計(三)
參與廠商 待洽,掃描公司和GIS公司
課程構想 校園場域 台北校區各可能具「故事」或「活動」意義的場域
主題場域和課程關係 以「中國科大SDGs永續場所精神」為主題,培養同學由環境觀察體驗中發掘並解決問題。
課程產出 設計圖說、模型
永續發展課程設計 規劃理念 跨域共創-從自己周遭的場域開始
主題,以「中國科大SDGs永續場所精神」為對象,利用設計創作或數位媒材等方式,敘述或解決一個問題,課程主軸包括:
本次設計結合校園實際基地環境條件,由認知校園場所精神入手,進而發想議題並提出設計方案,提供中國科技大學全體師生良好優美的校園戶外休憩與開放空間為目的進行基本規劃設計。目的是讓同學學習「場所精神」,藉瞭解中國科技大學校園的場所意義,與創造一個更舒適合宜的校園生活空間環境。
課程目標與說明 中國科技大學前身為中國市政專科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台北校區校地56,882平方公尺,校舍建築共計12棟。其中格致、自強、崇德、忠孝、懷恩、光復、中正為教學大樓;中山育樂館為行政中心,含室內體育館及大禮堂;弘道樓、明倫館為圖書館所在地;新民樓、松柏園則為行政辦公室。總樓地板面積為33875平方公尺,另有200公尺運動場及各類球場。50多年來在這個「場所」上發生過相當多的故事。
請同學以本校校園戶外空間為設計對象,從校園內尋找出一處具有空間意義且適合師生休憩與互動的場所;透過環境觀察與分析探討空間的場所精神,繪製出基地之範圍與提出設計構想,增進同學們對於校園的認同,重新塑造一處讓同學可以留下來進行校園娛樂與交誼活動的空間。
設計內容除了發揚呈現「場所精神」之外,也需考量師生的使用及活動行為,發揮創意並結合生態與景觀考量,內容建議可以包含:校門入口及周邊環境意象改善、校園建築與戶外之中介空間、景觀休憩空間與步道設計、植栽與庭園設計、鋪面與建築入口設計、擋土牆綠美化設計…等設計內容。請同學運用你的創意與巧思,進行我們的校園戶外休憩空間規劃設計,讓我們的校園更美麗更充滿綠意植栽可供休憩,未來也可以傳遞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創造一處永續且充滿回憶的校園。
相關圖面要求:
本次設計採二個階段交圖、相關要求如下
1. 各階段要求與評分標準
第一階段重點以場所精神的理解、分析、呈現以及和空間使用需求的構想為主,成果整體呈現為主,不少於以2張A1為原則;並包括基地調查、場所意義分析圖、基本構想圖、可以採說明圖,配置圖,平、立、剖或透視,模型等方式表現,評分重點為下。
 (1) 設計主題與構想 30%
 (2) 圖面完整性 40%
 (3) 平時參與 30%
第二階段評分重點為
 (1) 圖面完整性 50%
 (2) 模型 20%
 (3) 創意構思 10%
 (4) 平時參與 20%
2. 第二階段作品內容:請依規定並應包含設計圖說與模型
3. 第二階段圖面要求:
 (1) 設計構想、作品名稱、姓名學號、指導老師、指北針
 (2) 基地分析 (包含全校戶外休憩空間調查、基地位置圖、周遭環境條件與使用現況等)
 (3) 設計概念說明、分區計畫圖、動線規劃圖、基地全區配置圖等 比例: S=1:200
 (4) 設計平面圖 比例 S=1:100
 (5) 地坪鋪面圖 比例 S=1:100,並表現與標示材質
 (6) 剖面圖 比例S=1:100 至少兩向
 (7) 立面圖 比例S=1:100 選擇具代表性的立面至少兩向
 (8) 重點設施詳細圖 比例S=1:20
 (9) 環境模擬示意圖數張
 (10) 模型 S= 1:100
4. 模型要求:
 (1) 基地方位、尺寸、比例、指北針、班級姓名
 (2) 基地整體模型 比例S=1:100 ,
 (3) 休憩空間及環境設施模型 比例S=1:20
跨系合作 1. 主題故事以及數位化掃描資訊可提供視傳、數媒等系參考,作為校園基礎資料。
2. 可以和本校其他學系在同一場域上共同發想創作並舉辦期末成果展覽。
課程學習活動規劃 準備階段 老師發題、分組討論:參與相關教材教案準備與向學生介紹永續發展的精神
主題解析 第一階段規劃主題:議題的展開
討論規劃 第一階段成果評圖:問題界定、涉及領域、小組分工、蒐集資料及解決方式之規劃
專題實作 實作、演練與討論:學生創作記錄、相關成員與小組運作情形
競賽展覽 同學提出設計構想圖說與模型:學生創作記錄、相關成員與小組運作情形
成果報告 配合院規劃提交成果:學生創作記錄、相關成員與小組運作情形
學生學習成果分析 以本次教學成果參加2022SDGs校園空間再造交流競賽,獲得第2名與6件佳作
代表同學對於永續概念與行動的應用上有一定成效

【第二名】永續再生
李登睿、呂婉慈、林羽柔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指導老師:湯潔新

【佳 作】葉視人生
陳霆 、潘進文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
指導老師:藍志玟

【佳 作】雨湊雲集
陳瑋玲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
指導老師:陳運賢
【佳 作】PRO繭重森
莊昊勳、李靜、邱奕翔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
指導老師:藍志玟

【佳 作】Readers under the tree
朱以恩 、林紹安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
指導老師:陳運賢

【佳 作】元氣青春廊
方博萱 、莊佑軒、張力夫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
指導老師:邱于川

【佳 作】BREAK
張筠婧 、方玉芳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
指導老師:黃小玲
學習成果展示